欢迎访问本站,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
世邦数码网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维护保养

大国善谋武器维护保养换过时产品26年后中国却玩出先进步战车

作者:佚名 来源:未知 日期:2023-2-10 0:25:35 人气: 标签:导弹武器维护保养
导读:谭维维整容我们都知道,态度傲慢的总是热衷于给我国国产装备“找爹”。不过,随着近年来国货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不断突破,这种错误的认识正在被打破。而且,国产武器在

  谭维维整容我们都知道,态度傲慢的总是热衷于给我国国产装备“找爹”。不过,随着近年来国货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不断突破,这种错误的认识正在被打破。而且,国产武器在赢得客户青睐的同时,也因为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的性能,时常让曾经的技术转让方破防。

  在国际军事比赛2022的“苏沃诺夫突击”步兵战车竞赛中,国产ZBD-86A步兵战车与俄军БМП-3М上演跨代对决。可惜美中不足的是,吃瓜群众们期待的ZBD-04A和БМП-3М一决高下没能上演。

  步兵战车是陆军全面机械化的必要条件,更是地面装甲突击兵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。从仿制БМП-1的ZBD-86式,到部分引进БМП-3技术之后自主开发的ZBD-04式,国产履带式步兵战车历了从引进样品逆向仿制,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,最终实现了全面超越参考对象。在这个过程中,军工战线的体现出的智慧,值得我们细细品位。

  在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中,我军因为缺乏装甲输送车,很多时候步兵只能以“坦克骑兵”的形式伴随配合。结果,在穿插途中敌人袭击时,随车步兵伤亡不小不说,因为协同脱节还多次导致坦克陷入敌人的。之后,提高步兵机械化水平成为了我军当务之急。

  当时步兵搭乘M113和63式装甲输送车等“乘车机动,下车作战”的思已经过时,以БМП-1、M2 Bradley等为代表的以“乘车作战”为主的步兵战车才是国际主流。不过好在1978年底,我国以武器维护保养作为交换条件,从埃及获得了1辆苏联БМП-1步兵战车样品,兵器工业部门立即着手进行逆向测绘和仿制。

  可是,在仿制工作开始后不久,就赶上了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和“军队要”的特殊时期。在1986年设计定型后,86式步兵战车并未立即投入换装,而是作为外贸产品销售换汇。直到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冲击波到来,才在1992年开始装备带有试验性质的重点部队。在1995年至1996年的后,在备战的压力下,加装了外挂浮箱和快艇舷外机的“86海改”也开始装备我军两栖部队。

  虽然86式步兵战车诞生就已落伍,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,解决“有无问题”比“好用问题”更为优先。当然,和同时代的很多项目一样,“两条腿走”的并行方案也在同步地进行。早在1986年6月,北方工业公司就与美国食品机械公司(FMC)合作,将装备M242型25mm机炮的FMC炮塔与86式步战车底盘结合,推出了NFV-1型步兵战车。同步进行的另一个项目,则是与英国维克斯公司合作,以85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结合GKN Sankey炮塔的NVH-1型步兵战车。

  因为种种原因,和同时期很多与国家合作的军工项目一样,NFV-1和NVH-1最后都黯然下马。不过,与国家短暂的“蜜月期”结束后,我国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。在1993年5月,俄罗斯在昌平南口的装甲兵靶场举行了非公开的陆军装备展示,包括9К58远程火箭炮、Т-80У主战坦克、БМП-3步兵战车在内的先进武器悉数亮相。经过了仔细考察后,我方引进了其中部分装备和技术。

  不过,与9К331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样的成套引进不同,对于步兵战车我们只是引进了БМП-3М的武器系统部分。国产底盘与引进炮塔结合的样车,在1997年首次公开亮相,因此曾一度传出ZBD-97的代号。实际上直到2004年,国产第二代履带式步兵战车才完成设计和生产定型。

  之所以要自己设计底盘,而不是直接仿制,全拜БМП-3无比“”的载员下车方式所赐。与常见的动力舱前置,乘员舱后置布局不同,苏联的БМП-3步兵战车采用了与主战坦克相同的动力舱后置布局,还为此专门研制了气缸夹角达到144°的УТД-29М型V10四冲程柴油机。

  除了动力系统,БМП-3步兵战车的载员设计也很“奇葩”。除了3名车组外,搭载的7名步兵里,2人位于驾驶员两侧,兼职操作航向机枪,其余5人位于炮塔后部的乘员舱。可是,在炮塔吊篮的阻隔下,在满载弹药时,前方的2位步兵根本没法进入后部载员舱,只能从车顶舱门下车。虽然发动机已经尽可能“拍扁”,但是动力系统还是挤占了尾门的空间,后部的5名步兵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,需要打开顶部舱盖才能下车。

  总结起来,就是БМП-3里面的步兵,下车的时候得冒着正面射来的枪林弹雨。看似极不合理的设计,其实是对“无准备浮渡”硬性要求的。因为在冷战中,苏联是处于攻势的一方,钢铁随时准备踏平欧洲。在强调快速突击的总体战略下,面对主要突击方向上纵横的河网和沼泽,地面武器系统的通过性能必须优先考虑。而车辆在浮渡过程中,需要尽量保持重心与平面投影几何中心的重合,以免发生倾覆翻沉。

  然而,步兵战车在空载和满载的情况下,重心会有明显的变化,动力前置更会加剧问题。而БМП-3的动力后置布局,结合炮塔的调整,就能很好的平衡质量。同时,载员前后舱分置,能更好地减小空载与满载的重心变化。至于载员下车的问题,设计单位认为航向机枪可以提供足够的掩护。

  实事求是的讲,БМП-3丰富而强大的火力配置,我方予以了高度评价。特别是100mm炮的攻坚能力,很好地契合了我军的需求。至于无准备浮渡能力,我军对此不仅同样有需求,而且标准还更高,不仅要适应在内河使用,还要可以像水陆两用坦克一样,在进岸海域实施冲滩。而且,БМП-3不甚合理的载员下车方式,并不符合我军的战斗习惯和要求,再加上УТД-29М型柴油机技术要求很高,仿制存在较大的困难。

  在外观上,国产ZBD-04型步兵战车与БМП-3М除了炮塔部分高度相似之外,最大的不同是车体布局。底盘不同带来的最显著变化,就是ZBD-04的战斗全重达到了21.5吨,比БМП-3多出了2.8吨。不过,国产150V6型柴油机陆上工况400KW的额定功率,比УТД-29М的353KW提高不少,所以二者的功重比并无显著差异。

  在浮渡时,БМП-3采用履带划水,只能达到10km/h的航速。而国产ZBD-04采用喷水推进,发动机水上工作状态下能达到440KW的最大功率,再加上车体具有减阻设计,可以达到20km/h的航速。对水面航速的追求,是跨海两栖作战的硬性需求。

  这就很有意思了。要知道ZBD-04采用的是动力舱前置、战斗时中置,载员舱后置的传统步兵战车布局。刚刚有提到,这种布局形式不利于水上行驶,容易因为“头重脚轻”而出现“扎头”的现象,严重时有导致战车沉没的风险。但是,ZBD-04不仅具备无准备浮渡能力,还能跑出更高的水上航速。

  敢于一反常规的奥妙,就在于不起眼的挡浪板上。在ZBD-04车首下方,折叠放置的就是挡浪板——在陆上行驶时收起,在水面行驶时展开。在行驶方向上,由于整车重心偏前,ZBD-04在高速航渡时会“扎头”,伸出车首的挡浪板被拍向水面后,就能产生回正的力矩,就能避免出现了。这个巧妙的设计,很好地解决了总体布局的矛盾,增加了载员舱发空间增,提高了乘车舒适度,随车步兵下车的方式也变得安全很多。

  在对比武器装备时,大多数吃瓜群众往往被火力吸引,很少能注意到火控的问题。威力当然很重要,但是打不准都是白搭。在诞生之时,БМП-3的火控系统堪称“豪华”,炮长观瞄具备稳像功能,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炮射导弹制导设备等一应俱全。但是,由于苏联在夜视设备上走了弯,没有跟上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进展,因此БМП-3仅装备微光夜视仪,观察距离仅有800米,使用红外补光时才能达到1200米。

  直到改进型БМП-3М上,炮长才拥有了Весна-К热像仪,然而车长还是无福消受。而俄军自用的最新改进型号上,总算通过В03С03 ППНД型炮长瞄具,完成了光学与热像通道的整合。然而,与БМП-3同时期美国的M2A3 Bradley步兵战车就已经用上了热像仪,夜间观测距离达到3000米以上。

  另一个非常别扭的地方,是БМП-3的火控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,车长的观察设备分别是昼夜两用观察镜和昼间对空瞄具(兼顾对地),炮长瞄准具分别是昼间对空瞄具(兼顾对地)、昼间观瞄以及后来增加的热像仪。由于炮塔空间有限,车组各种不同功能的瞄具切换时,姿势非常不舒服。而美国的M2A3 Bradley步兵战车就要简洁很多,比如CITV车长热像仪就兼顾了对空、对地观察和瞄准,而ISU炮长一体化观瞄设备集激光测距、热成像等功能,驾驶员也有AN/VAS-5型热成像夜视设备。而且,车长与炮手的操作端互联,可以在自己的操作台上相互使用对方的设备。

  虽然使用了БМП-3М的炮塔部分,但是ZBD-04对火控系统进行了部分改进,为ТКН-3车长观察镜被热像仪取代,炮长Сож-М瞄具被国产一体化瞄具取代,增加了横风和大据传感器,但是保留了车长1ПЗ-10和炮长ППВ-2昼间对空瞄具作为应急备份。此外,在配套弹药方面,为2A70型100mm低压线膛炮增加了云爆弹和攻坚弹,为2A72型30mm自动炮增加了脱壳穿甲弹。

  可以说ZBD-04的改进,不仅有针对性地解决了БМП-3М观瞄和火控存在的缺陷,而且还将火力的优势发扬光大。不过,作为强调两栖性能的代价,与M2A3 Bradley“布雷德利”、Puma“美洲狮”等产品相比,ZBD-04的防护性就要逊色许多。

  套用北约4569防护标准第二版的指标,ZBD-04步兵战车的正面防护相仅当于动能4级,可抵御200距离上垂直入射的56式14.5mm穿甲燃烧弹或者30m上距离爆炸的155mm杀爆弹破片;侧面防护仅相当于动能3级,可抵御30m距离上垂直入射的53式7.62mm穿甲燃烧弹或者60米上距离爆炸的155mm杀爆弹破片。相比之下,的Puma“美洲狮”在29.4吨的基本形态下,防护能力为正面动能5级,侧面动能4级,相当于正面可以抵挡500m距离上垂直入射的M791型25mm脱壳穿甲弹。

  当然,ZBD-04型步兵战车对两栖性能的强调,特别是对于近海抢滩登陆的独一无二的追求,都是特殊的国情使然。为水面航速而一定的防护无可厚非,毕竟在水面浮航状态的战车最脆弱。实际上,国外同吨位的两栖作战车辆的防护水平,与ZBD-04也就是半斤八两,受限于铝合金材料性能的天花板。

  随着ZBD-04步兵战车的批量生产,装备的范围从东部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。对于喜马拉雅山麓和朝鲜半岛的,ZBD-04的两栖能力意义不大,但是防护性能的不足就显得尤其致命。于是,全面加强防护性能、继续信息化设备、观瞄与火控的ZBD-04A步兵战车应运而生。

  ZBD-04A最大的变化在于防护,在车体正面、侧面和炮塔上增加了螺栓固定的,由高硬度装甲钢板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构成的附加装甲。在必要的时候,还可以继续在附加装甲外加挂爆炸反应装甲,进一步提升防护水平。根据在珠海航展上公开的ZBD-04A的出口型VN-11A步兵战车的资料,加装附加装甲之后的防护水平达到正面北约动能5级,侧面北约动能4级的水平。继续叠加爆炸反应装甲,可以提高到正面北约动能6级,侧面北约动能5级的水平。相当于正面可以抵挡30m距离上垂直入射的3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或者10m距离上垂直入射的155mm杀爆弹破片。

  作为提高防护的代价,ZBD-04A在加挂附加装甲时,车重增加到25吨左右,不再具备近海条件下的水上航行能力,但是可以在内河、内湖的平静水域进行无准备浮渡。其实,横向的考察防护性能,与国外同吨位的步兵战车相比,ZBD-04A是完全不输任何对手的。

  除了防护的改进之外,ZBD-04A在信息化水平有巨大进步,装备有激光和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、全军通用数据链终端等新装备。在火控系统上,换装第二代国产稳像式车长周视镜和一体化炮长镜,取消了1ПЗ-10型车长昼间对空瞄准具,增加毫米波阵面。经过改进ZBD-04A的火力得到了大幅提高。

  一直以来,БМП-3步兵战车配套的9M117M1炮射导弹,因为不具备攻顶能力,战斗部750mm的破甲深度不能有效应对当今主流的第三代主战坦克,因而广受诟病。而国产炮射导弹改进毫米波引导头之后,具备了俯冲攻顶能力,同样的破甲威力就能应对包括M1A2T在内的主战坦克。

  另一方面,2A70型100mm低压线mm迫榴炮近似,在ZBD-04A上具有-8°~+60°的高低射界,相当于把营属的100mm迫击炮下放到了步兵班。虽然该炮初速较低、弹道弯曲,平射较大,但可以通过指令修正弹药弥补。而配套的国产攻坚弹,在城镇巷战的下,能让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敌人无处藏身。给榴弹配备指令引信后,可以通过空爆提高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果。

  结合作战来看,ZBD-04A的改进极具任务针对性。强化反装甲的能力,是考虑了在敌军实施“战力保存”后,我方登陆兵力在抢滩之后,将不可避免的敌方机械化部队的反冲击。配套攻坚弹等新型弹药,则是考虑到在突破敌方的滩头防线后,就会立即进入城镇区域。而海上浮渡换取防护,则是战术上的通盘考虑,即将抢滩任务和随后的攻坚进行区分,通过差异化的配置弥补缺陷。所以,ZBD-04和ZBD-04A还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,而是互为补充的搭档。

  近年来,在国际军贸市场上,出现了不少强调防护的步兵战车。比如的Puma“美洲狮”步兵战车,基本状态下车重达到29.4吨,具备全向北约4569标准第二版的动能4级防护标准,可以全向防护200m距离上发射的56式14.5mm穿甲燃烧弹;在增加附加装甲的A状态下,车重增加至31.5吨,正面和侧面提高到动能6级防护标准;继续叠加爆炸反应装甲的C状态下,车重增加至43吨,此时正面和侧面防护可以抵御带有战斗部的反坦克火箭弹。

  提高步兵战车对乘员和载员的,在巷战、山地、丛林等复杂战场下具有积极意义,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要在机动性上做出。从我国面临国防安全来看,确实对重型步兵战车有一定的需求,但是在数量上是有限的,不是对现有装备的取代,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。因此,我国兵器工业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在2018年的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,兵器工业集团展出的VN-17型步兵战车,采用了包括非穿透式无人炮塔、模块化防护器材等先进技术,是国内对重型步兵战车的首次尝试。

  由于将防护性能放在首位,VN-17放弃了两栖能力,车重提升到了30吨级。在基本状态下,炮塔和车体正面达到了最新版北约动能6级防护标准,侧面防护也提高到动能4级标准,后部则保持在动能3级标准。在同时加挂附加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的全防护状态下,可以提高到全向动能6级,正、侧面可防带有战斗部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的水平。

  不过,在步兵战车实现重防护的同时,在吨位和空间布局的下,将不可避免地在火力性能上做出。受限于内部空间,非穿透式无人炮塔无法兼容大、中口径火炮。以VN-17为例,其火力系统仅配备30mm自动炮、并列机枪和HJ-12反坦克导弹,比起VN-11A逊色了不少。的“美洲狮”同样如此,仅装备莱茵金属MK-30-2ABM型机炮,配套的Spike-LR反坦克导弹只能人工装填。

  而炮塔空间的不足带来的另一个问题,是反坦克导弹只能以外挂的形式携带。而外置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无法获得良好的防护,如果选择体积较大的重型弹,在遇到炮弹破片甚至步兵轻武器时,及其容易损坏甚至殉爆。虽不至于危及车内人员的生命,但是依然会导致车辆失去战斗力。各方面权衡之下,只有选择体积较小的导弹,可如此一来又会在射程和威力上做出。

  以往的战斗经验表明,20~40mm的小口径自动炮,对城镇建筑物和野战工事的能力并不理想。随着步兵战车防护水平的走高,在“同类相残”的时候,甚至都不能做到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毁伤对方。在能以继续提高火炮口径的背景下,埋头弹(CTA)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埋头弹(CTA Cased Telescoped Ammunition)就是将弹丸包裹在药筒的发射药里,使整个弹药形成简单的圆柱体,可以大幅缩短弹药长度,提高弹药携带量。使用埋头弹的火炮,自动机采用旋转闭锁原理,虽然横向尺寸小幅增加,但是纵向尺寸显著缩短,有利于在无人遥控武器站上安装。而且,35~40mm的埋头弹武器系统,配套有AHEAD和ABM等可编程弹药,不仅具备防空能能力,对于的有生目标也有极佳的杀伤效果。

  埋头弹的技术难点在于两级点火技术——需要首先点燃速燃药,将弹丸推入炮膛,之后再点燃主发射药。在弹丸被推进炮膛后,身后留下了一定的燃烧空间,主发射药的装填密度可以更大。因此,在相同口径的条件下,使用埋头弹的火炮初速更高,动能弹药的穿甲威力更大。比如英法联合研制的CT-2000型40mm埋头弹武器系统,使用的65×225mm弹药的穿甲能力达到150mm/0°@1500m的水平。这就意味着,即便是第三代主战坦克,如果没有全向加挂附加装甲,在常见交战距离上,将有很大概率被使用埋头弹的步兵战车从侧面击毁。

  在2018年亮相珠海航展上,一同展出的效应靶板现实,国产的CS/AA-5型40mm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武器系统,穿甲威力达到了80mm/30°@1500m的水平,已经超过了老式的85mm被帽穿甲弹。根据息,新型35mm埋头弹火炮系统已经取得重大进展,有望装备我国的新一代步兵战车。

  我国面临的安全复杂,不同方向上的战场迥异,对装备新能的要求迥异。比如在朝鲜半岛方向,我军将会强敌的重装部队,增强地面装甲突击兵器的反装甲和防护能力就得优先考虑。在东南地区和中南半岛方向,水网密布河流纵横的带丘陵山地的穿插和海岸抢滩登陆的需求,对机动性又回到了第一位。至于西部高原山地,不仅对战略和战术机动性都要强调,对火力还有多样化的需求。

  与以英、法、德为代表的体量较小的欧洲地区强国,强调成本控制而减少装备型号的做法不同,我国在地面装甲兵器上,应该采取兼容并蓄的策略,针对不同的使用做出针对性的优化,在首先满足硬性需求的前提下,再尽可能的简化型号配置。

  

共有: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
姓 名:
验证码: